时间: 2025-05-02 05: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51
太常雅乐: “太常”原指古代官职名,负责宗庙祭祀等礼仪事务,后泛指与皇家礼仪相关的官职或机构。“雅乐”则是指古代宫廷中用于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的音乐,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因此,“太常雅乐”可以理解为古代皇家礼仪中使用的典雅音乐。
文学语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赋文中,太常雅乐常被用来描绘宫廷生活的庄重与典雅,或是表达对古代礼仪文化的怀念。
口语语境: 在现代口语中,这一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形容某种场合或活动的庄重、正式。
专业领域: 在音乐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太常雅乐是研究古代音乐、礼仪文化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
反义词:
“太常”一词源于古代官职名,而“雅乐”则源于古代宫廷音乐的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逐渐结合,形成了“太常雅乐”这一特定概念,用以指代古代皇家礼仪中的典雅音乐。
在**古代文化中,太常雅乐是皇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它不仅是音乐艺术的表现,也是政治权力和社会秩序的象征。
太常雅乐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情感联想,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辉煌与礼仪的严谨。它唤起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传统艺术的欣赏。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听到一段太常雅乐的演奏,那种庄重而典雅的旋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写道:“金殿之上,太常雅乐悠扬,宫灯映照,千年风华依旧。”
想象一幅画面: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乐师们身着古装,手持古乐器,演奏着太常雅乐,音乐悠扬,宫灯闪烁,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宫廷音乐”或“古典音乐”,如巴洛克时期的宫廷音乐,同样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
太常雅乐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音乐艺术的高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与礼仪。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3. 【雅】
4.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