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8:08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北宋时期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由李昉等人奉敕编撰,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全书共一千卷,分为五十五部,每部又分若干类,总计约五百万字。该书内容广泛,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研究宋代以前文化、历史、哲学等的重要文献。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提及《太平御览》往往是为了展示作者的博学或引用其中的典故。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太平御览”这一词汇,但可能会提及“类书”或“古代文献”。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献学、汉学等领域,《太平御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常被提及。
同义词:类书、百科全书、文献汇编 反义词:无,因其为特定历史文献,无直接反义词。
《太平御览》的名称来源于其编纂的时代背景,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御览”表示供**阅读。该书在历史上多次被重印和引用,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世的类书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御览》反映了宋代的文化繁荣和学术追求,其编纂目的之一是为了方便**和学者查阅资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知识整理和传承的重视。
提及《太平御览》,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学者的勤奋和智慧,以及**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它给人一种庄重、博学的感觉。
在学术研究中,我曾引用《太平御览》中的资料,以支持我的论点。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代文献的宝贵价值。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古卷《太平御览》开,字字珠玑映古今。”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手持《太平御览》,灯光柔和,书页翻动的声音在静谧的空间中回响。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文献如《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和传承。
《太平御览》不仅是一部文献,更是*古代文化和学术精神的象征。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古代**的窗口,同时也启发了我对知识整理和传承的思考。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4.
【览】
(会意。从见,从监。“监”亦兼表字音。“监”的本义是借水照形,这里表示看。本义:观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览,观也。 、 《战国策·齐策》-而数览。 、 《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 、 《汉书·扬雄传》-又览累累之昌辞。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君览毕。 、 袁枚《黄生借书说》-故有所鉴辄省记。
【组词】
览观、 览读、 览阅、 览核、 览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