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00:17
“你怜我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你对我表示怜悯,我对你表示爱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情感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你怜我爱”常用于描述恋人、亲人或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表达深厚情感的场合,如婚礼致辞、生日祝福等,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情感表达的范畴。
同义词:
反义词:
“你怜我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的传统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情感色彩。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因此,“你怜我爱”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人际关系中相互支持和爱护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馨和感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依然相互扶持的亲密关系,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对老夫妻在面对疾病和困难时,依然保持着你怜我爱的情感状态。这种深厚的情感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你怜我爱,
花开花落,情深似海。
岁月悠悠,携手同行,
此生此世,永不分离。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对老夫妻手牵手漫步在夕阳下的画面,温馨而感人。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tual care and affection”,但这种表达没有“你怜我爱”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
“你怜我爱”这个成语在表达深厚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细腻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情感的传递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与共,那种~的光景,不同寻常姐妹。”
1.
【你】
(形声。从人,尔声。本义:称说话的对方)。
同本义。
【引证】
《隋书·五行志上》-武平元年童谣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组词】
你咱、 你懑、 你娘、 你老、 你那、 你伫、 你等
2.
【怜】
(形声。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憐,哀也。从心。粦声。字亦作怜。 、 《尔雅》-矜憐抚掩之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独不怜公子姊邪? 、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喜且怜之。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 、 清·袁枚《祭妹文》-所怜者。
【组词】
可怜、 怜见、 怜拯、 怜鉴、 怜闵
3.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引证】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 《易·观卦》-观我生。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4.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