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4:07
民主党派:在政治语境中,民主党派指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除了共产党以外的八个正式注册的政党。这些党派包括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它们在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咨询、监督和参与国家事务的角色。
在文学和口语中,“民主党派”通常出现在讨论政治体制、历史或政策决策的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国际关系和法律,这个词汇用于详细分析**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机制。
“民主党派”一词源于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特别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体现多党合作的原则,这些党派被正式认定为“民主党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在政治体系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民主党派的存在和活动是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参与国家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人来说,“民主党派”可能唤起对国家政治稳定、多元参与和集体智慧的正面联想。它象征着政治体制的包容性和进步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国家大事、政治新闻或参与公共事务时,了解民主党派的角色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创作中,可以将“民主党派”作为背景元素,构建一个关于**政治协商和决策过程的故事,展示不同党派如何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作用。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庄重的会议室中,各民主党派的代表围坐一圈,热烈讨论国家大事,这种场景可能带来一种秩序与和谐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政治实体可能被称为“反对党”或“在野党”,它们的角色和功能与**民主党派有所不同。
“民主党派”是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体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的政治文化和决策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的使用,能够增强对**特色政治体制的认识和尊重。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3.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
4.
【派】
英文pass的音译
【组词】
派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