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5:35
“不下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数量、程度、水平等不低于某个标准或水平。它强调的是一种至少达到某个标准的状态,通常用于比较或强调某事物的程度或数量。
“不下于”这个词汇的结构较为固定,由“不”和“下于”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下于”表示低于某个标准。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不下于”某事物的程度或数量,常常带有一定的自豪感和自信,表达了对某事物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它让我联想到对某事物的赞赏和尊重。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强调某事物的价值和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下于”来描述一位朋友的才华,强调他在某个领域的成就非常高,不亚于任何专业人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光不下于白昼的辉煌,夜的宁静不下于晨的喧嚣。”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星空图,星光璀璨不下于白昼的阳光;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一首夜曲,其宁静不下于晨曦的鸟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ot less than”或“on par with”,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与“不下于”相似,但具体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不下于”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准确地强调某事物的程度或数量,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丰富性非常重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