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23
词汇“嚣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嚣鄙”由两个字组成:“嚣”和“鄙”。
结合起来,“嚣鄙”可能指的是一种既吵闹又粗俗的行为或态度,或者是对这种行为或态度的鄙视。
由于“嚣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描绘某种特定的负面社会现象或人物特征。
由于“嚣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嚣”和“鄙”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形容一种极端的负面行为或态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嚣鄙”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粗鲁的人。
“嚣鄙”这个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行为嚣鄙的人,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遵守秩序等。
在创作中,可以将“嚣鄙”用于描绘一个粗鲁无礼的角色,或者用来形容一个混乱无序的场景。
结合视觉和听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充满喧哗和粗俗行为的场景,比如一个吵闹的市场或一个无序的聚会。
由于“嚣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嚣鄙”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极端负面行为或态度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嚣】
(会意。从棘,从页。棘(jí),众口。页,人头。表示众口喧嚣。本义:喧哗,声音响而闹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嚣,嚣声也。气出头上。 、 《周礼·司武虎》-禁其门嚣者。 、 《左传·成公十六年》-在陈而嚣。 、 《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 、 《国语·楚语》-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 《诗·小雅·车攻》-选徒嚣嚣。 、 《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组词】
嚣争、 嚣湫、 嚣鄙、 嚣号
2.
【鄙】
(形声。从邑,啚(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鄙,五酂为鄙。 、 《周礼·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 《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县都之治。 、 《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以八卿治都鄙。 、 《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命司徒,循行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