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23
“妻离子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妻子和子女都离开了,形容家庭破裂或遭受重大变故,导致家庭成员分散、离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因战争、灾难、经济困难或其他不幸**而导致家庭成员被迫分离的悲惨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妻离子散”常被用来渲染悲剧氛围,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遭遇不幸,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
同义词“家破人亡”强调家庭结构的完全崩溃,而“骨肉分离”则更侧重于亲人之间的分离。反义词“家庭和睦”和“团团圆圆”则强调家庭的和谐与完整。
“妻离子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其字面意思。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描述战争或灾难带来的家庭悲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完整和和谐被高度重视。因此,“妻离子散”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情感重量,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完整性的渴望和对不幸**的深刻恐惧。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悲伤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无辜者因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遭受的痛苦,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因分离而受到的考验。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亲历或目睹的家庭悲剧,或者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作为一个有力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妻离子散”来描绘一幅凄凉的画面,如:“战火连天夜,妻离子散时。孤灯照残影,泪洒旧家祠。”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破败的家园、孤独的身影和凄凉的风景。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哭泣声、风声或远处的炮火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family torn apart”(家庭被撕裂)或“broken home”(破碎的家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概念相似。
“妻离子散”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家庭悲剧的词汇,也是一个深刻反映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
【妻】
以女嫁人。
【引证】
《汉书·吴芮传》。注:“妻,嫁女与人也。”-黥布归芮,芮妻之。 、
娶女子为配偶。
【引证】
《左传·桓公六年》-齐侯又请妻之。 、 《孟子》-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4.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