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4:51
词汇“妾人”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述封建社会中的家庭结构和婚姻关系时。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妾人”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社会中男性的非正式妻子,即妾。在封建社会中,男性可以拥有一位正妻和若干妾室。妾的地位通常低于正妻,她们在家庭中的权力和地位也相应较低。
“妾”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记载,最初可能指女奴或女仆,后来逐渐演变为指男性的非正式妻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妾人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在**封建社会中,妾人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妾人的生活往往较为悲惨,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缺乏法律保护。
提到“妾人”,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和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代表了女性的屈从和牺牲。
在现代社会,“妾人”一词已不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
在创作中,可以将“妾人”这一概念融入到现代故事中,探讨性别平等和婚姻自由的主题,以此反思历史并启发当代思考。
结合古代绘画和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妾人”的形象和地位。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绘。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埃及、古罗马等,也存在类似妾人的概念,但具体的社会地位和法律保护可能有所不同。
“妾人”这一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性别不平等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在现代社会,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反思历史,促进性别平等和婚姻自由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养。
1.
【妾】
(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妾,有罪女子给事者。 、 《周礼·太宰》-八月臣妾。 、 《国语·晋语》-纳女工妾三十人。 、 《书·费誓》-臣妾逋逃。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