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7:32
“劫尘”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劫”和“尘”。在字面上,“劫”通常指灾难、劫难或长时间的一段时期,而“尘”则指尘土、尘埃。结合起来,“劫尘”可以理解为劫难过后留下的尘埃,比喻历史的痕迹或灾难的遗留物。
在文学中,“劫尘”常用来形容历史的沧桑或战争的创伤,如“历史的劫尘”、“战后的劫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文明的遗迹或历史的痕迹。
“劫”字源自**术语,指一段极长的时间,后来引申为灾难、劫难。“尘”字则源自古代对尘土的称呼。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劫尘”这个词汇,用来形容灾难后的遗留状态。
在文化中,“劫尘”常与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苦难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劫尘”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沧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类的苦难。它激发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观一座古城时,看到城墙上留下的历史痕迹,感受到了“劫尘”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劫尘”:
历史的劫尘,
在风中轻轻飘散,
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和那些不朽的英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城墙或废墟的画面,尘土飞扬,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或沉重的音乐,增强“劫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历史的沧桑或灾难的遗留物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劫尘”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苦难,它在文学和历史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历史的重要性和和平的珍贵。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