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2:56
“偃月营”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字面意思上,“偃”指的是放倒、平放,“月”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形状或状态,“营”则是指军营或营地。因此,“偃月营”可能指的是一种特殊布局或形态的军营,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或军事资料来解释。
由于“偃月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如《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可能会提到类似的军事术语,用以描述特定的军事布局或战术。
“偃月营”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军事战术有关,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相关的军事历史资料。在语言中的变化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出常用词汇。
在古代**,军事战术和布局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偃月营”可能代表了古代军事智慧和战术的一种体现。
对于“偃月营”这个词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带来一种历史厚重感和军事智慧的敬畏。
由于“偃月营”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偃月营”用于描述一个具有特殊布局或形态的场景,如一个秘密组织的基地,赋予其神秘和战略的色彩。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军营的布局图,呈现出“偃月”的形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由于“偃月营”是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偃月营”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军事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偃】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偃,僵也。 、 《广雅》-偃,仰也。 、 《左传·定公八年》-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 、 《吴越春秋》-迎风则偃,背风则仆。 、 、 《诗·小雅·北山》-或息偃在床。
【组词】
偃腹、 偃寝、 偃斧
2.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
3.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