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18
“摇头摆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动物(通常是狗)在高兴或兴奋时摇动头部和尾巴的动作。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动物表现出高兴、兴奋或得意的样子。
“摇头摆尾”这个成语源自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后来被引申到人的行为上,用以形容人的得意或轻浮态度。
在**文化中,狗通常被视为忠诚和快乐的象征,因此“摇头摆尾”这个成语也带有一种积极和欢快的情感色彩。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和愉快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积极和活泼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只快乐的小狗或一个得意洋洋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因为小成就而过于得意的人,提醒他们保持谦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摇头摆尾过街市,笑语盈盈暗香来。”
看到“摇头摆尾”这个词汇,可能会联想到一只活泼的小狗在阳光下摇尾巴的画面,或者是欢快的音乐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gging its tail”,但这个表达更多地用于字面意义,而不像“摇头摆尾”那样有引申的比喻意义。
“摇头摆尾”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动物的行为,也反映了人的情感状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生动的比喻,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趣味性。
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坏人尽管~的得意,好人还得作好,咱们得忍着点。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摆】
(形声。从手,罢声。本义:撇开;摆脱)。
同本义。
【引证】
杜甫《桥陵》-何当摆俗累,浩荡乘沧溟?
【组词】
摆落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