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9:59
“伺应”一词在中文中的基本含义是指侍候、服务,通常用于描述在餐饮、酒店等行业中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
“伺应”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伺候和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在服务行业中,强调的是一种专业和细致的服务态度。
在**文化中,“伺应”强调的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态度,尤其是在服务行业中,良好的伺应服务被视为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伺应”一词给人以温馨、细致的联想,让人想到专业的服务和贴心的照顾。它传递出一种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家高级餐厅体验过专业的伺应服务,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专业的服务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伺应”:
在晨曦的温柔中,
伺应着每一缕阳光,
如同侍者对客人的细心,
温暖了每一个清晨。
想象一下,一位伺应生在优雅的音乐背景下,轻盈地穿梭于餐桌之间,为顾客提供精致的餐点和服务,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和谐与听觉上的愉悦。
在英语中,与“伺应”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ervice”或“waiter/waitress”,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使用上可能不如“伺应”那样强调细致和周到的服务态度。
“伺应”一词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专业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服务理念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伺应”有助于提升服务行业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1.
【伺】
在人身边供使唤;
照料饮食起居;
【引证】
《水浒传》-伺候柴进回庄,林冲便说道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