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8:55
摇头掉尾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它可能是由两个动作“摇头”和“掉尾”组合而成的描述性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头部摇动,尾部摆动,通常用来形容动物(如狗、马等)在兴奋、快乐或不安时的行为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摇头掉尾 可能被用来描绘动物的生动形象,增强场景的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情绪激动或行为夸张。在专业领域,如动物行为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动物的行为模式。
由于摇头掉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常见动作组合而成的新词汇。
在文化中,动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摇头掉尾** 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动物的活泼和快乐,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情感投射。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联想到动物的活泼和快乐,以及与之相关的温馨和欢乐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我家的宠物狗在玩耍时的样子,它总是摇头掉尾,显得非常开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过绿草地, 小狗摇头掉尾欢。 眼中闪烁着童真, 心中充满了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小狗在阳光下摇头掉尾的画面,充满活力和欢乐。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小狗欢快的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agging its tail and shaking its head",用来描述狗的快乐行为。
摇头掉尾 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动物的活泼行为,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动物的行为特征,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只见庵后跑出一白犬,一黑猪,~,径奔至林澹然跟前。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
4. 【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