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1:34
[沽名卖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出卖正直来换取名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作正直无私,实际上却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故意表现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虚伪的君子或政治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假装高尚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批判某些政治行为或社会现象。
同义词:装腔作势、虚伪、伪善 反义词:真诚、坦率、正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沽名”和“卖直”两个词组成,分别表示“出卖名声”和“假装正直”。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作为成语固定下来,主要是在明清时期。
在**传统文化中,正直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因此,沽名卖直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反映了人们对真诚和正直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鄙视。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的人,这种行为在社会中是不被接受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假装正直,这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间多少沽名卖直者,虚伪面具下藏私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表面光鲜的人,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低沉、讽刺的音乐来配合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elling one's integrity for fame",虽然不是成语,但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沽名卖直]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批判工具,它揭示了人们对真诚和正直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虚伪行为的批评。
1.
【沽】
(形声。从水,古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3.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