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49
“却病”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治愈疾病或摆脱疾病。它通常用来描述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使身体恢复健康,摆脱病痛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却病”可能被用来形容主人公通过某种奇遇或药物治愈了长期困扰的疾病,从而带来情节的转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说“这次治疗却病了”来表达治疗效果良好。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文献中,“却病”可能被更专业的术语替代,如“治愈”或“康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却病”更侧重于摆脱疾病的状态,而“治愈”和“康复”则更强调过程和结果。
“却病”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演变过程中保持了基本的意思,即摆脱疾病。在古代文献中,如医书中,常可见到“却病”一词的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却病”常常与中医、草药、养生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人们普遍认为,通过调整饮食、生活惯和使用天然药物,可以有效地却病。
“却病”一词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健康和希望。它让人联想到摆脱痛苦、恢复活力的美好愿景。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通过某种方式治愈了长期困扰的疾病,他们可能会用“却病”来形容这一经历,表达对健康恢复的喜悦和感激。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却病”来描绘一个场景,如: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
一剂良药,却病无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病人在阳光下康复,周围是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松愉悦的音乐,如鸟鸣和流水声,代表着健康和宁静。
在英语中,与“却病”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ure”或“heal”。不同文化对疾病的看法和治疗方法各异,但“却病”所表达的摆脱疾病、恢复健康的愿望是普遍的。
“却病”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医学上的治愈,也承载了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的积极期待。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情感和文化层面。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