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9:54
“佯狂避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假装疯狂以逃避现实世界。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因为对现实不满或为了逃避某种责任、压力而选择以疯狂或放纵的方式生活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佯狂避世”常常用来描绘那些具有深刻思想或独特性格的人物,他们通过假装疯狂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或逃避现实的束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古怪、不合群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些人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佯狂避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面对社会压力或政治迫害时的一种常见应对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政治或社会层面,也用于描述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在**传统文化中,“佯狂避世”常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联系,认为通过假装疯狂可以避免世俗的纷争,达到内心的平静。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判那些逃避责任、不愿面对现实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那些选择逃避现实的人的同情,也有对他们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联想上,我会想到历史上那些因为政治迫害而选择佯狂避世的文人墨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逃避现实的朋友,他们通过沉迷于游戏或酒精来逃避问题,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佯狂避世”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佯狂避世,
以诗为剑,斩断纷扰的思绪。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月光下独自饮酒,背景音乐可能是一些古风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scapism”(逃避主义),它描述的是一种通过幻想或娱乐来逃避现实的行为,与“佯狂避世”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更侧重于心理层面的逃避。
“佯狂避世”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面对现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
费贻,字奉君,南安人也。公孙述时,漆身为厉,佯狂避世。
少不得借鉴着~,放浪形骸,以为遮饰地步。
1.
【佯】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张仪佯去秦。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佯为予赵城。 、 《广东军务记》-乡民佯败。
【组词】
佯讶、 佯推死、 佯打耳睁、 佯佯不睬、 佯长、 佯常、 佯呆、 佯北、 佯败
2.
【狂】
(形声。本义:狗发疯)。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引证】
《说文》-狂,狾犬也。 、 三国魏·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
【组词】
狂犬
3.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4.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