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9:20
嫁罪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将罪责转嫁给他人”。它指的是某人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或罪行推卸给无辜的第三方,以逃避惩罚或责备。
在不同的语境中,“嫁罪”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嫁罪”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嫁”字原指女子出嫁,后引申为转移、转嫁之意,“罪”则指罪行或责任。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和责任感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因此,嫁罪行为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社会对此持批评态度。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嫁罪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嫁罪”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逃避责任。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不公正和不道德行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有人试图嫁罪于他人,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信任的破裂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嫁罪”来描绘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
在谎言的阴影下,他嫁罪于无辜, 心灵的镜子,映不出真实的自我。
想象一个法庭场景,被告试图嫁罪于他人,这种情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紧张的气氛、律师的辩论声和法官的判决。
在英语中,“嫁罪”可以对应为“shift the blame”或“pass the buck”,这些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
“嫁罪”这个词汇揭示了人性中的逃避责任的一面,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诚实和责任感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避免不道德的行为。
1.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