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4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4:59
灭火器是一种用于扑灭初期火灾的便携式消防设备。它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灭火剂,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或水,通过手动操作释放这些灭火剂来控制或扑灭火焰。
灭火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当时使用的是简单的手动泵和水。现代灭火器的发明通常归功于英国人乔治·威廉·曼比,他在1818年发明了便携式灭火器。随着技术的发展,灭火器的种类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灭火器是法律规定的必备安全设备,反映了社会对火灾预防和安全的高度重视。
灭火器通常与安全感、责任感和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应对相关联。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参与组织消防演习,教授员工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这不仅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也让我意识到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灭火器可以被比喻为生活中的守护者,默默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灭火器,无声的卫士, 在角落静静守候, 一旦火焰肆虐, 它便挺身而出, 用冷静与力量, 守护每一处安宁。
想象一下,一个红色的灭火器静静地挂在墙上,它的存在提醒我们安全的重要性。当它被使用时,释放灭火剂的声音和烟雾的视觉效果,都是紧急情况下的典型场景。
在不同语言中,灭火器的名称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功能和目的是一致的。例如,在英语中称为“fire extinguisher”,在法语中称为“extincteur”。
灭火器作为一种基础的消防设备,不仅在技术上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也在文化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安全设备,也是责任和预防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灭火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安全相关的信息和情感。
1.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3.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