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22
捉鬼传: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关于捉拿鬼怪的故事或传说。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它通常指的是一系列关于人们如何与超自然现象斗争,特别是捕捉或驱赶鬼怪的故事。
“捉鬼传”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化作品中,成为描述超自然现象的一个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鬼怪传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反映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这些故事往往与道德教育和社会规范相结合,传达了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捉鬼传”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神秘和刺激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幽暗、古老的咒语和勇敢的斗士。它激发了人们对冒险和未知的渴望。
在我的童年,我听过许多关于捉鬼的传说,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感到害怕,也激发了我对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捉鬼传”:
在月光下的古老村庄,
捉鬼传的影子悄然徘徊,
勇敢的心跳动在夜的寂静,
咒语和剑光交织成传奇。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村庄,夜晚的月光下,一群人手持火把和武器,准备捉拿潜伏在暗处的鬼怪。背景音乐可能是紧张的弦乐,营造出一种悬疑和紧张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主题可能被称为“ghost hunting”或“exorcism”,虽然词汇不同,但都涉及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和斗争。
“捉鬼传”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文学和民间传说的标签,它还承载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鬼】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人们想象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本义: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鬼,人所归为鬼。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 、 《易·睽》-载鬼一车。 、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 、 《淮南子·本经》-苍颉作书鬼夜哭。 、 《楚辞·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组词】
鬼伯、 鬼雄、 鬼物、 鬼教
3.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