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25:30
捉鸡骂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捉住鸡然后骂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事不分青红皂白,随意责怪他人,尤其是指那些无理取闹或不公正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公或无理。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责怪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表达。
同义词:无理取闹、胡乱指责、不问青红皂白 反义词:明辨是非、公正无私、理性分析
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公正和合理行为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不公正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公正和合理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社会对于不公正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公正和无理的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平的待遇或不合理的指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同事因为压力大而对其他人捉鸡骂狗的情况,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氛围,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人捉鸡骂狗, 不问青红皂白,只因心中怒火。 公正的天平,何时能回归正轨?”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愤怒的人在无理地责骂他人,画面中可能有一个鸡和一个狗,象征着被无端指责的对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kicking the dog",意指无端责怪他人,但这个表达不如 "捉鸡骂狗" 形象生动。
通过学*和分析 "捉鸡骂狗" 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不公正行为方面的作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理性分析,避免无理取闹,这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
3.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
4.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