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1:19
卑怯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行为或态度上的卑鄙和怯懦。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胆小、缺乏勇气或道德上的低下。
卑怯 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卑”意味着低下、不尊贵,“怯”意味着害怕、胆小。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一起使用来描述人的性格或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正直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而卑怯则被视为负面特质。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卑怯可能会导致他人对你的负面评价。
卑怯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软弱和不坚定。它可能让人感到失望或愤怒,尤其是在期望某人表现出勇气和决心的时候。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因为表现出卑怯而错失机会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坚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卑怯可以被用来对比勇敢的力量:
在风暴的中心, 卑怯者颤抖, 勇敢者挺立, 风中不倒的旗帜。
卑怯 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颤抖的身体或低沉的声音。在视觉上,可能与阴影、模糊的轮廓相关;在听觉上,可能与颤抖的语调或低沉的呻吟相关。
在英语中,与“卑怯”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owardly”或“craven”,它们在描述胆小和缺乏勇气方面有相似的含义。
卑怯 这个词在描述个人行为和性格时具有强烈的负面含义。了解和识别卑怯的行为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都是重要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和期望。
1.
【卑】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地位低微。
【引证】
《广雅》-卑,庳也。 、 《书·无逸》-文王卑服。 、 《管子·水地》-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 《易·系辞》-天尊地卑。 、 唐·韩愈《师说》-位卑则足羞。 、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组词】
卑弁、 卑寒、 卑陋、 卑辱、 卑人
2.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