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58
词汇“大行人”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大行人”可以理解为“重要的行人”或“***的行人”。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古代用法。
“大行人”字面意思是指重要的行人或***的行人。在古代,可能指的是重要的使者或官员,特别是在外交场合中。
在古代文献中,“大行人”可能指的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如《周礼》中提到的“大行人”是周朝负责接待诸侯国使者的官员。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
“大行人”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再常用。
在古代**,外交事务非常重要,因此负责外交的官员如“大行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外交的重视。
由于“大行人”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它可能给人一种古老、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外交场合。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很难有直接的个人应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大行人”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历史小说或剧本中,以增加历史氛围。
想象古代宫廷中,大行人穿着华丽的官服,行走于宫殿之间,这种场景可能带来一种庄严和正式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负责外交的官员或使者的称谓和角色。
“大行人”是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词汇,反映了古代*对外交的重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已不再常用,但它可以作为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窗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