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1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18:49
享乐主义(Hedonism)是一种哲学思想,主张追求个人快乐和感官享受作为生活的主要目标和道德的最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快乐,避免痛苦,从而达到生活的最佳状态。
享乐主义一词源自希腊语“hēdonē”,意为快乐。在古希腊哲学中,享乐主义由哲学家伊壁鸠鲁提出,他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涵盖了追求感官享受的各种行为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享乐主义常常与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联系在一起,被视为一种追求即时满足和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文化中,享乐主义可能被批评为缺乏责任感和长远规划。
享乐主义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轻松、自由的情感联想,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缺乏责任感和道德约束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享乐主义可能体现在对美食、旅行和娱乐活动的追求上。例如,一个人可能会为了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而特意安排一次旅行。
在诗歌中,享乐主义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在阳光下舞蹈, 忘却明天的忧愁, 享乐主义的旋律, 在风中自由飘扬。
在不同文化中,享乐主义的接受程度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享乐主义可能被视为个人自由的体现,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节制和长远规划。
享乐主义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如鼓励人们追求快乐和满足,也有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可能导致缺乏责任感和长远规划。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享乐主义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1.
【享】
(会意。本作“亯”。从“高”省,“曰”象进献熟物形。本义:祭献,上供。用物品进献人,供奉鬼神使其享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享,献也。 、 《诗·小雅·信南山》-享于祖考。 、 《诗·小雅·天保》-是用孝享。 、 《诗·小雅·楚茨》-以享以祀。 、 《考工记·玉人》-诸侯侯以享天子。 、 《易·随》-王用享于西山。 、 《礼记·祭法》-享尝乃止。 、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相夺予享。 、 《书·盘庚》-兹予大享于先王。 、 《西游记》-杀牛宰马,祭天享地。
【组词】
享厅、 享牛
2.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