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3:3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3:35:58
词汇“多早晚”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多早晚”字面意思是指“什么时候”或“何时”。它用来询问某个**或行动的具体时间。
“多早晚”可能起源于民间口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特定地区的常用表达方式。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地方语言的特色和文化的传承。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亲切和接地气的感觉,因为它常见于日常对话,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与来自北方的朋友交流,可能会经常听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等待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多早晚”来表达期待和不确定性: “月儿弯弯挂天边,问君多早晚归来?”
想象一个人站在路口,焦急地看着手表,口中喃喃自语:“他多早晚能到呢?”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等待和期盼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hen”或“what time”,但在口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多早晚”是一个充满地方特色的词汇,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地方文化。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3.
【晚】
(形声。从日,免声。本义:傍晚;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晚,莫也。 、 《广韵》-晚,暮也。 、 《汉书·李寻传》-四时失序,则辰星作异。…政急则出蚤,政缓则出晚。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晚成单罗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晚泊沙夹。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屠晚归。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
【组词】
晚曦、 晚夕、 晚半天儿、 晚钟、 晚寒、 晚晴;晚饷、 晚阴、 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