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4:5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4:51:27
多数:指的是在数量上占优势的一方,通常与“少数”相对。字面意思是指大部分或超过一半的数量。
“多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多”和“数”组成,意指数量上的优势。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民主社会中,“多数”常与“民主”和“民意”联系在一起,强调多数人的意愿和选择。在集体决策中,多数原则是确保决策效率和集体行动的重要机制。
“多数”常给人一种普遍性、主流性的感觉,有时也可能带来压力,特别是在需要与众不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模式,例如在选择餐厅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择多数人推荐的餐厅。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多数”来强调普遍性:
多数的花朵在春天绽放, 多数的鸟儿在清晨歌唱。
在英语中,“多数”可以对应为“majority”,在法语中为“majorité”,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有着相似的用法和含义。
“多数”是一个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能准确传达数量上的优势。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精确地表达和理解信息,在语言学*和实际应用中都非常重要。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