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4:48
“环堵之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四周都是墙壁的房间,形容房间非常狭小、封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环境或条件的局限性,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或视野的狭窄。
在文学作品中,“环堵之室”常用来描绘一个狭小、压抑的空间,以此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社会环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居住环境非常简陋或拥挤。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室内设计,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空间布局的局限性。
“环堵之室”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环堵之室,不可以居。”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以形容狭小的居住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人的思想或视野的局限。
在**传统文化中,“环堵之室”常与“陋室铭”等文学作品联系在一起,强调在简陋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贫富差距和居住条件的差异。
这个词汇给人以压抑、局限的情感反应,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和拓宽视野的渴望。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在狭小空间中依然保持积极态度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居住在狭小空间中的人,他们虽然面临诸多不便,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创造力,这让我对“环堵之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环堵之室,心怀广宇,书卷之间,梦飞九天。”
在视觉上,“环堵之室”可能让人联想到狭小的房间,四周是厚重的墙壁,光线昏暗。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回声在狭小空间中的回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mall, cramped room”,但在文化内涵上,“环堵之室”更多地承载了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意义。
“环堵之室”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理空间的狭小,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的思想和视野的局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
~,茨之以生茅。
1.
【环】
(形声。从玉,瞏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环,璧也。 、 《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肉好若一谓之不。 、 《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珮之声。 、 《礼记·玉藻》-孔子佩象环五寸。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腰白玉之环。
【组词】
环佩、 环玦、 环琨、 环塡
2.
【堵】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堵,垣也。五版为一堵。 、 《淮南子·原道》-环堵之室。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组词】
堵墙、 堵垣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室】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引证】
《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室,实也。 、 《易·系辞》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 、 《说文系传》-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 、 《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 、 《礼记·问丧》-入室又弗见也。
【组词】
室间、 室庑、 室温、 室隅、 登堂入室;室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