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6:14
词汇“拦腰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拦腰布”这一词汇的分析:
“拦腰布”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来拦腰的布,通常指的是一种围在腰部,起到固定或装饰作用的布料。在古代,它可能是指一种用于固定衣物或作为装饰的腰带。
由于“拦腰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关于服饰的描述中提到类似的物品,但具体使用情况需要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由于“拦腰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使用:
同义词:腰带、束腰、腰饰 反义词:无(由于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不适用)
“拦腰布”的词源可能与古代服饰文化有关,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服饰史资料。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这个词汇可能因为不再常用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古代,服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拦腰布可能是特定阶层或场合使用的装饰品。在现代社会,由于服饰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类词汇的使用场景大大减少。
对于现代人来说,“拦腰布”可能会引起一种古典、优雅的联想,也可能与历史剧或古装剧中的服饰相关联。
由于“拦腰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拦腰布”作为一个古典元素融入到诗歌或故事中,例如:
由于“拦腰布”与古代服饰相关,可以联想到古装剧中的服饰,以及相关的音乐和视觉元素。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腰部装饰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日本的“带”(obi),但具体比较需要查阅相关文化资料。
“拦腰布”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场景主要与古代服饰文化相关。在现代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但在日常交流中可能并不常用。
1.
【拦】
(形声。从手,阑(lán)声。本义:阻挡;遮拦)。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拦,遮拦也。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 声直上干云霄。
【组词】
拦关、 拦护、 拦门、 拦驾
2.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