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20
国税 是指由国家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征收的税款。这些税款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国家的公共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
国税 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国税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国家就开始征收各种形式的税赋以维持政府运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税的种类和征收方式不断演变,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国税的意义和影响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国税被视为公民义务的一部分,而在其他国家,可能被视为政府对个人自由的侵犯。
国税 可能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如负担感、责任感或对政府政策的质疑。它也可能与税收公平、经济稳定和社会福利等概念相关联。
在个人生活中,国税可能涉及到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规划,如合理避税、税务筹划等。
在诗歌中,国税可以被用来象征国家的权威和人民的奉献:
国税如河,汇聚万民之力, 滋养大地,孕育希望之光。
国税 可能与政府机构的标志、税务表格或税务官员的形象相关联。在听觉上,可能与税务咨询的电话录音或税务讲座的声音相关。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国税的对应词汇和使用情况各异。例如,英语中的“national tax”或“federal tax”,德语中的“Staatssteuer”等。
国税 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概念,涉及到国家的财政政策和个人的财务管理。了解国税的定义、用法和影响,对于理解国家的经济运作和个人责任至关重要。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