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7:42
国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国家的创立者或领导者,通常是指在国家独立、建立或重大变革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人物。在许多情况下,国父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纪念。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国父的形象往往被理想化,成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提及国父时,人们往往会表达对其贡献的敬意和感激。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国父的研究涉及其政治理念、领导风格和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同义词:建国者、民族英雄、领袖 反义词:叛国者、卖国贼
词源:该词汇源于对国家创立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对特定历史人物的尊称。 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父的定义和评价可能会有所变化,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意义和影响:国父在特定文化中往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国家的起源和民族的认同。 社会背景:在某些国家,国父的地位和形象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影响国家的政治走向。
情感反应:提及国父,人们往往会感到自豪和尊敬,因为他是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代表。 联想:国父的形象往往与爱国主义、牺牲精神和领导力等正面特质联系在一起。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课上,我学*了关于国父的生平和贡献,这让我对国家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诗歌:
在晨曦中,国父的雕像屹立,
他的目光穿越时空,注视着未来。
他的理念,如星辰指引,
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彼岸。
视觉联想:国父的雕像、纪念碑和历史画像往往给人以庄重和崇高的感觉。 听觉联想:在纪念国父的活动中,国歌和演讲往往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记忆。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不同国家,国父的称谓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都是对国家创立者的尊称。
理解:国父是一个充满敬意的词汇,代表着国家的创立者和民族的象征。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国父这一词汇,有助于增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父】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