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9:01
“事在必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某件事情必须进行,不可避免。它强调了事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常用于描述那些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必须完成的事情。
“事在必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事”、“在”、“必”、“行”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都相对独立,组合起来形成了强调事情必须进行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责任和义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事在必行”这样的成语在强调个人或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中国人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坚定、不可动摇的印象,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决心、勇气和责任感。在使用时,它能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面对必须完成的任务或挑战时使用这个成语,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者在家庭中面对必须承担的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事在必行”来强调诗人的决心和信念,如:“风雨兼程路,事在必行心。”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坚定的眼神、紧握的拳头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坚定有力的演讲或命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st be done”或“imperativ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义相似,都强调了事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事在必行”这个成语在强调事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也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犯无恕。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6回:“~,何卜之有?”
1.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3.
【必】
(会意。从八,从弋。弋亦兼表字音。“八”表示“分”,“弋”即“杙”,小木桩,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本义:区分的标准)。
标杆;标准。
【引证】
《说文》-必,分极也。
4.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