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9:28
“事在萧墙”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事在萧墙之内”,意思是指问题或麻烦发生在内部,尤其是指家庭或国家内部的不和或纷争。字面意思是指事情发生在萧墙(古代宫廷内的围墙)之内,比喻内部的问题或矛盾。
在文学作品中,“事在萧墙”常用来描述家族内部的纷争或国家的内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治、历史或家庭问题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组织内部的冲突和问题。
同义词“内忧外患”强调内外问题并存,而“家丑不可外扬”则侧重于家庭内部的问题不宜公开。反义词“外患内安”指外部有困难但内部稳定,“国泰民安”则形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事在萧墙”源自古代**的宫廷文化,萧墙象征着内部,特别是皇室或贵族的私人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内部问题,不仅限于政治或家族,也包括任何组织或团体。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和万事兴”,因此“事在萧墙”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于内部和谐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内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忧虑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潜在的危机和不可见的冲突。它让人联想到深层次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矛盾。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家庭或朋友圈子中的小摩擦或误解,提醒我们有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未能正视和解决内部的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事在萧墙,风起云涌,家国梦碎,心事重重。”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宫殿,萧墙之内,人们面带忧色,低声交谈。听觉上,可能是低沉的对话声和偶尔的叹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problem lies within”,但它没有“事在萧墙”那种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事在萧墙”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深入内部寻找根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衅起他族,~。
1.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2.
【在】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在,存也。 、 《易·乾》-见龙在田。 、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 、 、 《淮南子·原道》-则无所不在。 、 《大戴礼·曾子立事》-在往者,在来者。
【组词】
在生日、 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 在堂、 父母健在
3.
【萧】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萧,艾蒿也。 、 《尔雅》。注:“即蒿。”-萧萩。 、 《周礼·甸师》-共萧茅。 、 《诗·王风·采葛》-彼采萧兮。
【组词】
萧艾、 萧敷艾荣
4.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