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04
词汇“夺哀”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词法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夺哀”可以理解为“夺取哀伤”或“消除哀伤”的意思。其中,“夺”有夺取、消除的含义,“哀”则指哀伤、悲伤。
由于“夺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行为消除了悲伤情绪,或者在某些**或哲学语境中,指代超越悲伤的状态。
由于“夺哀”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现代人根据字面意义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中,可能存在类似“夺哀”的概念,即通过某种仪式或行为来消除或超越悲伤。
“夺哀”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希望、治愈和重生,因为它涉及到消除负面情绪的过程。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安慰他人或自我疗愈时使用这个概念,想象有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悲伤。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月光下,我寻找夺哀之光,
它轻轻拂过心田,带走每一丝忧伤。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光线或温暖的色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平静的音乐或温柔的话语。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ease sorrow”或“alleviate grief”,但具体词汇和用法会有所不同。
尽管“夺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消除悲伤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