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4:02
夺取 的字面意思是通过武力、策略或其他手段强行取得或占有某物,通常是指从他人手中非法或不正当地取得。
“夺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夺取”来描述战争中的行为。
在许多文化中,“夺取”往往与权力、财富和地位的争夺相关联,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竞争和冲突的普遍现象。
“夺取”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强制和不公平的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暴力和不道德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夺取”可能用于描述不公平的竞争或不正当的行为,如在商业竞争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夺取市场份额。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夺取”来创造紧张和冲突的氛围:
夜幕下,黑暗夺取了光明, 星辰在战栗,风在低语。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seize”和法语的“prendre”,都有类似“夺取”的含义,但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夺取”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占有,也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竞争和冲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夺取”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