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27
词汇“夺其谈经”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夺其谈经”字面意思是指在辩论或讨论中,通过巧妙的言辞或逻辑,使对方无法继续其论点,从而占据上风。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言语交锋中的技巧和策略。
“夺其谈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辩论技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辩论技巧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辩论技巧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智力和逻辑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辩论和讨论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智慧和技巧的展现。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辩士,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在学术讨论、工作汇报或日常争论中,某人通过巧妙的言辞或逻辑使对方无法继续其论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智者言如剑,夺其谈经间,逻辑织网密,对手难逃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辩论中自信地站立,对手则显得无言以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声和掌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lence one's opponent”或“win the argu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在辩论中占据上风的概念。
“夺其谈经”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辩论技巧,也体现了对智力和逻辑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辩论的艺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谈】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谭。-谈,语也。 、 《诗·小雅·节南山》-不敢戏谈。 、 《庄子·天运》-三日不谈。 、 《汉书·公孙宏传》-宏为人谈笑多闻。 、 《战国策·齐策》-坐谈问之。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不假仆一二谈也。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谈笑而死。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女子毋多谈。
【组词】
谈笑自若;谈聚、 谈会、 洽谈、 座谈、 谈天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