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4:37
词汇“义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义冢”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义冢”字面意思是指为无主或无名死者集体埋葬的坟墓,通常是为了纪念或安葬那些因公殉职、战死沙场或其他原因无人认领的死者。
在文学作品中,“义冢”常用来营造一种悲壮或肃穆的氛围,表达对牺牲者的敬意和哀思。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义冢”一词源于古代,当时的社会对于无主死者的处理方式,逐渐形成了集体安葬的俗,这种俗在历史上多次战争后尤为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对死者的尊重和安葬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俗。义冢体现了社会对无名英雄的纪念和尊重,是社会正义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提到“义冢”,我联想到的是历史的沉重和英雄的无名,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敬意和哀思。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义冢”这个词汇,但在参观历史纪念馆或战争遗址时,这个词汇常常浮现在脑海中,让我对历史有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冢”:
在风中低语的义冢,
见证了岁月的无声流逝,
每一块石碑下,
都沉睡着一位无名的英雄。
想象一座古老的义冢,四周环绕着松树,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这种场景让人感到一种肃穆和庄严。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集体安葬场所也有,如西方的公墓或战争公墓,但“义冢”这个词汇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定性。
通过对“义冢”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量和表达深度。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阡】
(形声。从阜,千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田间南北向的小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阡,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 《广韵》-阡,阡陌。 、 《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