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5:29
撞府冲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冲撞府州”,形容行为鲁莽、不顾后果,直接冲撞或挑战权威机构或高级官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考虑后果、直接挑战或冲突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撞府冲州 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叛逆者的行为,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顾后果,鲁莽行事。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那些挑战现有秩序或法律的行为。
同义词:鲁莽行事、不顾后果、直冲直撞 反义词:深思熟虑、谨慎行事、三思而后行
撞府冲州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特别是在描述历史上的叛乱或起义时经常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所扩展,但基本上保持了其原始的鲁莽和挑战权威的意味。
在文化中,撞府冲州** 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反抗精神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描述那些为了正义或个人信念而挑战权威的人物时。这种行为在文学和历史中往往被赋予一定的浪漫色彩。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激动和紧张,因为它描述了一种极端的、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为了理想或正义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物形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过一些年轻人因为对某些社会问题的不满而采取撞府冲州的方式表达抗议,这种行为虽然勇敢,但也带来了不少风险和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撞府冲州,英雄无悔, 一腔热血,洒向天际。”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勇士冲锋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战鼓和呐喊声,营造出一种紧张和激昂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orm the Bastille”(攻占巴士底狱),用来形容类似的反抗行为。
撞府冲州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于权威的挑战和反抗的精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汉语的丰富表达方式,同时也让我对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行为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1.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
【府】
(形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府,文书藏也。 、 《淮南子·时则》-开府库,出币帛。 、 《礼记·曲礼》-在府言府。 、 《史记·项羽本纪》-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汉书·匈奴传》-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 、 清·洪亮吉《治平篇》-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组词】
府室、 府库、 府实、 府帑、 府钱
3. 【冲】
4.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