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3:46
涌动:动词,字面意思是指液体或气体等流体因压力或温度变化而剧烈地流动或波动。基本含义可以引申为人群、情感、思潮等抽象事物的活跃、激烈或不断变化的状态。
“涌动”一词源于古汉语,由“涌”和“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涌”常用来形容水流的动态,而“动”则表示**或变化。随着语言的发展,“涌动”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动态变化的现象。
在文化中,“涌动”常与自然景观或情感表达相关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奔流”就有涌动的意味。在社会背景中,它可以用来描述社会或集体情绪的变化。
“涌动”一词给人以活力、动态和变化的联想,常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如激动、兴奋或不安。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在海边看到浪花涌动的场景,或是感受到内心情感的涌动,这些经历都会加深对“涌动”一词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海面涌动着银色的波纹,每一道波纹都是夜的诗行。”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海浪涌动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到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情感的涌动。
在英语中,“surge”或“ebb and flow”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应“涌动”的概念,但“surge”更强调突然和强烈的变化,而“ebb and flow”则描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
“涌动”是一个富有动态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深刻地表达了人的内心世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涌动”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涌】
(形声。从水,甬(yǒng)声。本义:水向上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涌,滕也。 、 《广雅》-涌,出也。 、 《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 《论衡·状留》-泉暴出者曰涌。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 汉·王充《论衡》-泉暴出者曰涌。
【组词】
涌沸、 涌泉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