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0:17
涌潮:涌潮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潮水涌动的现象。它通常用来描述海水在特定条件下,如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潮水在海岸线上迅速上升的现象。涌潮也可以比喻性地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情绪的突然涌现。
涌潮一词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指自然界的潮水现象,还可以用来比喻各种形式的涌动。
在文化中,涌潮常常与自然美的欣赏和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例如,钱塘江的涌潮是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涌潮给人以力量和动态的联想,它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不可阻挡的趋势。在情感上,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敬畏和惊叹。
在个人经历中,涌潮可能与特定的旅行记忆或自然体验相关联,如在海边观潮时的震撼感受。
在诗歌中,涌潮可以被用来形容情感的激荡:
心中的涌潮,如海浪般汹涌, 在寂静的夜里,诉说着无尽的渴望。
涌潮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海浪的翻滚和潮水的上升,而听觉联想则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idal surge”或“tide rush”,它们也用来描述类似的海水涌动现象。
涌潮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一种现象,也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在语言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图像和情感联想,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对涌潮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涌】
(形声。从水,甬(yǒng)声。本义:水向上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涌,滕也。 、 《广雅》-涌,出也。 、 《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 《论衡·状留》-泉暴出者曰涌。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 汉·王充《论衡》-泉暴出者曰涌。
【组词】
涌沸、 涌泉
2.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