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47
词汇“捐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捐阶”字面意思是指拆除台阶,引申为放弃或撤回某种地位、权力或机会。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现代使用较少。
在古代文学中,“捐阶”常用于描述君主或贵族放弃权力或地位的情景,如禅让帝位。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
“捐”字有放弃、捐弃的意思,“阶”指台阶,引申为地位或等级。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主要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在**古代,捐阶常与禅让制度相关,是一种君主主动放弃权力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和谦让。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历史悠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政治制度。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用,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捐阶”来描绘一个君主或贵族放弃权力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由于“捐阶”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很难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捐阶”的词汇,但类似的放弃权力的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捐阶”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实际语言表达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场景非常有限,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研究中,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阶】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皆声。本义: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阶,陛也。字亦作堦。 、 《尚书·大传》-御史奏鸡鸣于阶下。 、 何晏《景福殿赋》-浮堦乘虚。 、 《荀子·乐论》-三揖至于阶。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庭阶寂寂。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匍匐阶下。
【组词】
阶廊、 阶檐、 阶陛、 阶除、 阶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