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1:10
捐输(juān shū)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捐献财物或物资。它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组织为了公益、慈善、救灾等目的而自愿提供金钱、物品或其他资源的行为。
捐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捐”意为舍弃、放弃,“输”意为给予、输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描述捐赠行为的词汇。
在文化中,捐输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个人或集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在社会大如自然灾害发生时,捐输行为尤为突出,展现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
捐输这个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慷慨、无私和奉献。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在个人生活中,捐输可能体现在参与慈善活动、捐赠旧衣物或书籍、为公益项目捐款等行为。这些经历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会参与感和满足感。
在诗歌中,捐输可以被用来象征性地表达无私的爱和奉献,如:
在爱的名义下,我捐输
心灵的每一滴甘露,
滋养这世界的每一寸土地。
捐输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慈善机构的捐赠箱、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或是灾区收到救援物资的场景。听觉联想可能是慈善晚会的募捐呼吁、或是捐赠仪式上的感谢致辞。
在英语中,捐输可以对应为“donate”或“contribute”,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捐输的意义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人类共有的慈善和互助精神。
捐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承载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捐输这个词,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力。通过捐输的行为,个人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输】
(形声。从车,俞声。本义:转运,运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输,委输也。 、 《淮南子·泛南训》-运所有,输所无。 、 《左传·襄公九年》-输积聚以贷。 、 《荀子·成相》-春申道缀基毕输。 、 《左传·僖公十三年》-秦于是乎输粟于晋。 、 《韩非子·十过》-输之于宫以为食器。 、 唐·杜牧《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组词】
输供、 输将、 输场、 输发、 输转、 输将、 输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