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2:24
“旮旮旯旯儿”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尤其是北京话。字面意思指的是角落、偏僻的地方或者不显眼的角落。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易被注意到或者很少被触及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旮旮旯旯儿”常用来描绘那些被忽视或遗忘的角落,有时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表示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或事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则更多地用来指实际的空间角落,如房间的角落、街道的隐蔽处等。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城市规划中,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或空间。
同义词:角落、隐蔽处、偏僻地 反义词:中心、显眼处、繁华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旮旮旯旯儿”更强调的是那些非常隐蔽且不易被发现的地方,而“角落”则可能更广泛地指任何角落,不一定非常隐蔽。
“旮旮旯旯儿”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方言中的“旮旯”一词演变而来,加上重复的“旮旮”以强调其隐蔽性。在语言的发展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隐蔽或不易察觉的地方。
在**文化中,角落往往与被忽视或遗忘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旮旮旯旯儿”也常带有这种文化和社会的隐喻。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边缘化群体或事物的忽视态度。
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未被探索的角落,充满了未知和可能。在表达上,它可以帮助我描绘那些不易被注意到的细节或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旮旮旯旯儿”来形容那些被忽视的书籍或物品,提醒自己在整理时不要遗漏任何角落。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旮旮旯旯儿,藏着古老的秘密,等待着好奇的眼睛去发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充满灰尘的老房间的角落,或者一个被遗忘的街道的隐蔽处。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狭窄巷道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nook and cranny”,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有描述隐蔽角落的意味。
“旮旮旯旯儿”是一个充满文化和社会隐喻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空间,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边缘化事物的态度。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生动地描绘那些不易被注意到的细节和情感。
1. 【旮】 角落墙~旯子。屋~旯儿。 偏僻的地方岩~旯子~旯儿。
2. 【旮】 角落墙~旯子。屋~旯儿。 偏僻的地方岩~旯子~旯儿。
3. 【旯】 ——见“旮旯儿”(gālár)。
4. 【旯】 ——见“旮旯儿”(gālár)。
5.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