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3:51
定心丸: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一种药物,用于安定心神、缓解焦虑。在现代汉语中,它常被用作比喻,指的是能够让人感到安心、放心的事物或信息。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定心丸常用来形容某种信息或**对人物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如“他的承诺成了她的定心丸”。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就像吃了颗定心丸”,表达听到好消息后的安心感。
专业领域:在医学或心理学领域,定心丸可能指代具体的药物或治疗手段,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同义词:安心丸、镇定剂、安慰剂
反义词:忧心丸、焦虑源、烦恼根
词源:定心丸一词可能源自中医,原本指的是一种用于安定心神的药物。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被用作比喻,形容能够带来心理安慰的事物。
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定心丸的用法已经超越了其字面意义,成为一种常用的比喻表达。
在文化中,定心丸常被用来形容能够带来心理安慰的事物,这与人重视心理平衡和和谐的传统观念相契合。
情感反应:定心丸这个词给人一种温暖和安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得到的支持和安慰。
联想:想到定心丸,可能会联想到家人、朋友的支持,或是某个关键时刻的好消息。
在个人生活中,定心丸可能指的是某个人的承诺或某个**的积极结果,它们在心理上给予我们支持和安慰。
诗歌: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你的话语是我唯一的定心丸。
它温暖我心,
让我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
视觉联想:想到定心丸,可能会联想到温暖的灯光、舒适的家居环境,或是亲人温暖的笑容。
听觉联想:可能会联想到安慰的话语、柔和的音乐,或是亲人温柔的安慰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mfort pill”或“reassurance”,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用来形容能够带来心理安慰的事物。
定心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不仅形容能够带来心理安慰的事物,还反映了人们对心理平衡和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椿寿吃了这颗定心丸,对于疏浚河道的工程,进度不甚理想,就不太着急。
她给了我一颗~,我也就放心多了。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丸】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丸,圜也。 、 《庄子·达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 、 《庄子·徐无鬼》-市南宜僚弄丸。 、 《后汉书·张衡传》-首衔铜丸。 、
【组词】
鱼丸;肉丸;丸熊、 丸丹、 丸散、 丸熊、 丸散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