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4:48
“山旮旯子”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使用,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地。字面意思指的是山中的偏僻角落或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山区地带。
在文学作品中,“山旮旯子”常用来形容那些与世隔绝、自然环境原始的地方,有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或隐逸的意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用来形容某人来自偏远、落后地区。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社会学中,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需要特别关注或开发的偏远山区。
同义词在描述地理位置偏远、隐蔽方面相似,但“山旮旯子”更强调的是那种极其偏僻、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方。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指的是繁华、交通便利的地区。
“山旮旯子”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山”和“旮旯”(角落)组合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山区的偏僻角落。
在中国,山区往往与贫困、落后联系在一起。因此,“山旮旯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这些地区的忽视或边缘化。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
1.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2. 【旮】 角落墙~旯子。屋~旯儿。 偏僻的地方岩~旯子~旯儿。
3. 【旯】 ——见“旮旯儿”(gālár)。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