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10
恶例:指不良的先例或坏的榜样,通常用来描述那些不应该被模仿或追随的行为或**。
“恶例”一词由“恶”和“例”组成。“恶”表示不好、负面,“例”指例子或先例。在古代汉语中,“例”已有先例、惯例的含义,而“恶例”则是近代汉语中形成的词汇,用以强调负面示范的作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史为鉴”,恶例常被用来教育人们避免重蹈历史的错误。在现代社会,恶例也常用于法律和道德教育,以防止不良行为的蔓延。
提到“恶例”,人们可能会感到警惕和厌恶,因为它关联到不良行为和负面后果。这种情感反应有助于人们在心理上建立防线,避免模仿不当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的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就成了我们心中的恶例,提醒我们在类似情况下应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诗歌中,可以将“恶例”融入对历史的反思:
恶例如影随形,历史的长河中, 警示着后人,勿重蹈覆辙。
在英语中,“恶例”可以对应为“bad example”或“negative precedent”。不同文化中,对于恶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都认同其作为负面示范的作用。
“恶例”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在文化和历史传承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对恶例的认识和反思,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避免重复错误,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