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05
“三寸鸟七寸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鸟的嘴相对于身体来说很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说话尖酸刻*,言辞犀利,或者形容人嘴巴厉害,能言善辩。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说话尖锐,不留情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人说话直接,甚至有些伤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语言学或辩论技巧时。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鸟类特征的观察和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的言辞特点。
在*文化中,言辞的得体和礼貌一直被重视。因此,形容一个人说话尖酸刻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尤其是在强调和谐与礼貌的社会环境中。
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说话不留情面的人,给人带来一种不舒服或警惕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在辩论中总能占据上风的人,带来一种敬佩或羡慕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说话尖锐的人,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以此来表达我对他们言辞风格的看法。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她的言辞如三寸鸟七寸嘴, 锋利无比,刺穿了虚伪的幕布。”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只嘴部特别长的鸟,如鹦鹉或犀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尖锐、快速的说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rp-tongued”或“witty”,但这些表达没有“三寸鸟七寸嘴”这样具体的形象比喻。
“三寸鸟七寸嘴”这个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言辞的特点。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3.
【鸟】
人、畜的雄性生殖器 -- 一般指骂人的粗话。
【组词】
鸟乱、 鸟事
4.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5.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6.
【嘴】
(嘴,本作觜。嘴是后起的累增字。形声。从口,觜(zuǐ)声。本义:同“觜”。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觜,鸱旧头上角觜。或作嘴。
1. 【三寸】 寸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