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5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54:22
奉令:字面意思是指遵从命令或指令。在汉语中,它通常用于正式或官方的语境,表示接受并执行上级的命令或指示。
“奉令”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奉”意为接受、遵从,“令”意为命令、指令。在古代文献和官方文书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固定在正式和官方的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和服从上级命令是一种美德。因此,“奉令”在社会和官方语境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秩序和纪律的重要性。
“奉令”一词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感觉,可能联想到军事纪律、官方权威或历史**。它传达了一种必须无条件服从的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在学校或工作场合遇到需要“奉令”的情况,如参加特定的培训或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奉令”来描绘一种庄严的场景,如:
星辰奉令,夜幕低垂,
战士们列队,等待号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士兵整齐列队,等待命令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军号声或指挥官的口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bey the order”或“follow the directive”,但“奉令”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特定背景。
“奉令”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正式语境的词汇。在学*和使用中,它提醒我们尊重权威和秩序的重要性。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奉令”可以增强文本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1.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