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9:31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是一句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则宽容大度。这个成语强调了自我约束和对他人的宽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如在《论语》等经典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教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劝诫或赞美某人。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个人和团队的行为准则。
这个成语源自儒家文化,特别是孔子的教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个人修养和人际和谐。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指导个人行为和职场伦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修养的人。它鼓励人们自我提升,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严于责己,宽以待人,这让我深受启发,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更好地与人相处。
在诗歌中,可以将这个成语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形象的诗句中,如:“他心如镜,严于责己,宽以待人,世间少有的君子。”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宽容;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音乐,代表着宽容与和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treat others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表达,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约束。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指导我的个人行为,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自我提升和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1.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4.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5.
【宽】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房屋有关,苋(kuān)声。本义:房屋宽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宽,屋宽大也。 、 《后汉书·刘般传》-府寺宽敞。
【组词】
宽厂、 宽空、 宽转
6.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7.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8.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1. 【宽以待人】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