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1:4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42:01
“严于律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自己要求严格,遵守规则或道德标准。这个成语强调个人自律的重要性,意味着一个人不仅在外在行为上遵守规范,而且在内心深处也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严于律已”常用来形容那些品德高尚、自我要求严格的人物形象,如古代的贤臣、现代的模范人物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自律行为,或者提醒自己或他人要加强自我管理。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心理学等,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讨论个人或组织的自我约束机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自律”更侧重于行为的自我管理,“自省”则侧重于内心的反思和审视。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缺乏自我约束和规范。
“严于律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其含义和用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更加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在**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已”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讨论中。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责任感、自我提升和道德高尚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严于律已,不仅在教学上严谨认真,而且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榜样。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我,让我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严于律已”融入到描述一个人物形象的诗句中,如:
严于律已,心如止水, 行如松柏,德如兰芝。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身着正装、举止端庄的人物形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严肃而庄重的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某些乐章,传达出一种严谨和自律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lf-discipline”或“strict with onesel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个人自律和自我约束。
“严于律已”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道德追求。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律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实践这一原则。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1.
【严】
同本义。
【引证】
《孟子·公孙丑下》-事严,虞不敢请。
【组词】
严急、 严行、 严鼓
严厉;严肃。
【引证】
《韩非子·五蠹》-诛严不为戾。 、 《聊斋志异·促织》-严限追比。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性严毅。
【组词】
严紧、 严查、 严假、 严戢、 严讥、 严谴、 严辞、 严罚、 严察、 严禁、 严愎、 严参、 严处、 严敏、 严重、 严介、 严色、 严直、 严威、 严庄、 严远、 严悫、 严谕、 严凝、 严懔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
4.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