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20
词汇“[下潠田]”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古汉语中的词汇。由于缺乏具体的现代使用例证,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下潠田”可能指的是位于低洼地带的田地,其中“下”表示位置较低,“潠”可能与水流有关,暗示这些田地可能位于水流经过或积水的区域。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农业或地理环境。
由于“下潠田”不是一个常见的现代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需要查阅古汉语或方言资料。
在农业社会中,低洼地带的田地可能因为易于积水而需要特别的耕作和管理技术。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或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如果有机会接触到使用该词汇的方言或文献,可能会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创作中,可以将“下潠田”用于描绘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如:“晨曦中,下潠田泛起层层涟漪,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水环绕的低洼田地,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听觉上,可能是水流的声音或是鸟鸣。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下潠田”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学习和分析有助于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历史深度。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细腻度。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潠】
口中喷出水或液状物;喷。
【引证】
《后汉书·郭宪传》-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
【组词】
潠洒
3.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