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0:23
“死守”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坚守某个位置或原则,不轻易放弃或改变。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坚持不退缩,保持原有的立场或状态。
“死守”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死”和“守”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死”常用来表示极端或绝对,而“守”则表示保持或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死守”逐渐演变成表示坚定不移的含义。
在**文化中,“死守”常与忠诚、坚定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时期不放弃的精神。
“死守”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坚定和执着,但也可能带有固执和不变通的负面联想。在表达时,这个词可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但也需要注意适时变通。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一位老师死守着对学生的承诺,即使面临家庭和工作上的压力也不放弃。这种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死守”融入到描述坚定不移的爱情或信念中: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死守着对你的承诺,
如同灯塔般坚定,
不曾动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士兵在战场上死守阵地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选择激昂的进行曲,增强坚定和勇敢的氛围。
在英语中,“死守”可以对应为“stubbornly adhere to”或“hold on tenaciously”。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坚持和不变的含义。
通过对“死守”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在强调坚持和忠诚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适时变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死守”可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